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使用數位裝置閱讀 大學生比例最高

2010-10-06聯合新聞網【資策會FIND

Amazon Kindle不只點燃數位閱讀風潮也開啟出版業的轉型契機,目前Amazon電子書和實體書銷售比例為1.8:1,在20105月至8Amazon 賣出100本實體書亦同時賣出143本電子書;再加上20106Kindle價格調降出貨量便劇增三倍,促使短短一年間美國電子書內容經銷市場規模已 成長兩倍。上述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電子書內容與硬體的連結關係相當緊密,充足內容供給與適當數位閱讀設備,是電子書產業的發展基礎。

資策會FIND進行相關調查[1] 得知,台灣民眾中有43.7%目前有使用數位裝置進行閱讀,其中以使用電腦閱讀的比例最高;對台灣民眾而言,電腦已是相當熟悉的閱讀裝置。其他如手機、電 子書閱讀器、MIDPDAMP4MP5等,亦是台灣民眾用來進行閱讀的數位裝置。雖然這些裝置的比例並不高,但可顯示台灣民眾還是會傾向使用便於攜 帶的行動數位裝置進行閱讀。

FIND在調查中將台灣民眾以閱讀行為及偏好區分為迫讀者(forced -readers)、易讀者(easy-readers)、愛讀者(love-readers)及想讀者(wanted-readers)四個族群,並針 對各族群特性再細分出各主要目標族群。以下歸納各族群對數位閱讀的使用情形及需求,比較不同族群之差異性。

從族群來看,「易讀者」的大學生使用數位裝置進行閱讀的比例最高,其次是「迫讀者」的白領商務人士,而「迫讀者」的國高中學生及技職生,使用數位裝置閱讀 的比例也高於整體平均值;值得注意的地方是,「想讀者」的偏遠地區民眾及「愛讀者」的小學生,使用數位裝置進行閱讀的比例是低於整體平均的。

因網路的方便分享與即時可得,使得多媒體新型態的娛樂相當盛行且垂手可得,消費者在網路上蒐集到的資訊多半是免費的,即使要付費通常也不昂貴。因此,欲推廣數位閱讀必須要考量的問題是如何讓消費者願意掏出荷包購買電子版書籍。

根據新聞局調查[2] 示,民眾認為只要透過上網搜尋資訊而不需要實際購買書籍的類型以生活風格類的比例較高,其次是家庭百科/親子教育類、商業理財類、漫畫類、小說類,這些同 時也是民眾偏好在數位閱讀裝置上閱讀的內容;因此,在「數位閱讀」逐漸成為閱讀新趨勢,且人們越來越少購買實體書籍的此刻,我們認為讓民眾認同「電子書籍 也是需要去花錢購買」的這種觀念是重要的關鍵。或許業者可提供短篇且輕鬆的內容,透過小額付費的機制,給予民眾試閱的機會,以此養成民眾數位閱讀習慣,進 一步觸動未來繼續掏錢購買的意願。

1:「2010年台灣閱讀力調查」乃於201022237採用電話調查方式,調查母體範圍為居住在台灣地區,包括21個縣市、台北市、高雄 市、金門縣和連江縣之12歲及以上民眾,總計有效樣本數為2,000份。主要剖析台灣民眾之閱讀行為、購買書籍行為以及未來相關需求。

2:新聞局「2008年圖書出版產業調查」以國內年滿12歲以上之民眾為調查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法,將臺閩地區依縣市分為24層,並且對性別及年齡進行結構控制,總共訪問1,252份有效樣本。

新聞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